1、快速定位漏點:突發滲漏時,首先觀察水流方向與痕跡,判斷大致漏點位置。若為屋頂滲漏,可上屋面檢查裂縫、破損處或積水區域;墻面滲漏則查看是否有管道穿墻、窗框周邊縫隙;衛生間漏水需檢查地漏、馬桶周邊及瓷磚接縫。用干布或紙巾吸附水分,輔助定位隱蔽漏點。
2、臨時止水措施:針對小面積滲漏,可用速凝型防水材料(如堵漏王)快速填補裂縫或孔洞,按說明書調配后直接涂抹,數分鐘內即可固化止水;若漏點較大,可用塑料布、防水膠帶臨時覆蓋,或用木板、鐵皮等加固遮擋,避免水流擴大侵蝕范圍。同時關閉對應區域的水源閥門,減少持續滲漏。
3、排水與保護家具:迅速清理積水,防止浸泡損壞地板、家具。用拖把、吸水機吸干地面水分,并在滲漏點下方放置水盆、毛巾等接水,避免水流到樓下造成糾紛。將貴重物品移至干燥區域,必要時用塑料布包裹家具腿部,減少潮氣侵蝕。
4、聯系專業維修:臨時處理后,盡快聯系防水補漏專業團隊。向維修人員詳細描述漏點位置、滲漏情況及已采取的措施,便于其攜帶針對性工具和材料。切勿自行拆改結構或使用不明配方材料,以免擴大問題或引發安全隱患。
5、后續觀察與防范:維修后持續觀察1-2周,確認無再次滲漏。若為老舊建筑,可考慮全面排查防水層狀況,必要時進行整體翻新。日常注意保持排水暢通,避免在防水區域堆放重物或進行尖銳作業,降低未來滲漏風險。